分享自己解决失眠的办法

我自认为我失眠的原因:去年卧室灯感觉很暗,让房东换了,白光巨亮,晚上醒了都刺眼流泪那种,影响了褪黑素的分泌,再有就是前一阵子温度上来但没开空调,屋里 27~28 度。

社会杂谈,发现了这里的大部分人都缺少的一个能力

一点社会感想,最近接触的人也算是很多了,无论是网络上的还是现实中的,发现了一个大部分人都缺少的能力:不喜欢把社会作为一整套系统判断,把单个事情套入进去,而是全部当作一个一个的独立事情判断,站在局限的角度分析利益关系,永远缺乏向上思考一层的能力,这就是造造成了很多悲剧的根源,如果一个人连最基础的利益关系都搞不明白的话,大概率是要一辈子被剥削且不自知的。希望大家都能搞明白!

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

国内就缺北大朱松纯这样敢说实话的学者

傍晚的时候,看腾讯科技发了一篇文章📰
(文章已经被删了🤣)
里面是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讲席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能学院院长朱松纯老师
在中关村论坛的分享

朱松纯老师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提出了深刻批判⬇️
他尖锐指出,当前中国AI领域呈现出虚假繁荣与结构性失衡并存的矛盾局面❌

Telegram封号原因和解封方式说明

一、常见封号原因

在TG群里看到的,感觉挺有用的,分享出来

1.单账号稳定1Gbps传输速度内,2tb后就会限速,如果超速,1tb就限制你也是正常的
2.微软的限速策略是动态智能限制,处于触发状态后,你如果进行类似高负荷操作,很快就会再进宫
3.即便你隔了3,5日后再操作,依然会很快被标记
4.根据经验,50-70MB/s的速度可以持续跑到2tb,无论多慢的平均速度,依然注意存在2tb左右的额度触发
5.单api有线程限制,推荐不要超过16线程,超过会容易提前触发限制
6.单账号下申请多个私有api也有一个共享的额度和线程限制,长期大量拷贝不推荐单账号下申请多个独立api,而是推荐域内每一个账号申请对应1个api即可
7.总域仍然有总线程数和平均速度以及额度限制,所有账号对应的api,总线程不推荐超过40线程,32-36线程比较稳定可以持续跑,但是注意依然有总额度10tb左右额度限制触发
8.微软的服务器有物理限速瓶颈,总带宽大约是3Gbps-4Gbps左右,如果你的带宽超过此国际带宽总额,似乎没有很好的办法提升
9.微软的存储架构存在吞吐量的不足,长时间大量拷贝,大约200tb左右会频繁触发service unavailable 错误,导致文件无法成功传输,推测可能是硬盘io问题,或者数据库结构瓶颈,请等待机房为你个人增加硬盘,系统恢复后再拷贝
10.结合第二点,推荐准备至少10个账号和对应的10个api,这样可以使得你在微软的多维规则限制下,瓶颈不在于你自己,分为两组,交替使用,以免“过热”
11.微软的下载取回速度是远低于存入的,请做好翻车的心理准备,1个月你能取回的数据可能只有50tb左右,如果是正规车要翻车,1个月的时间,也拯救不了你的。

从去年开始考研到现在找到工作的一些个人感受

去年的一些经历

一些 L 站的开站佬友应该能记得我,我是 Kevin。从 2024 年 4 月份左右开始,我就在准备考研了,期间一直都处于闭门不出的状态,在学校跟在家基本都是早起开始背单词,听课,写题,一直到晚上 10 点多,睡前刷刷 B 站就睡觉了,在这期间没怎么写过代码,也很少开电脑了。所以到现在我掉成了 2 级玩家(手动滑稽)。11 月份的时候,我爸妈说让我去试试选调考试,态度比较强硬,我硬着头皮花了两周时间边考研边速成考公(其实现在想想很离谱),12 月初的时候,我就去外省 “玩” 了,一场选调考试,一次短暂的旅行,然后 12 月末紧接着就开始研究生考试了。在此期间,关于秋招我是一点都没看,一门心思都在想着考研。
今年 2 月开学以后,开始张罗复试了,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复试不理想,但我又不想调剂,索性就决定在春招去找工作了。从 3 月中开始,一直到 5 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工作安定了。现在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PPT 也都写完了,终于可以闲下来写这一篇久违的帖子跟佬友们聊聊我去年到现在的经历和一些感受。

我是通信相关专业的,以下的想法是站在我个人情况的角度所思考的,希望会对佬友们有所帮助

一代版本一代神

很多中国家长愿意为了孩子高考慷慨解囊,以至于学区房被炒到天价。原因有两点:

1、高考是当前中国最公平的选拔制度,没有之一。无论是考研还是考公,都没有高考公平,更不用说找工作。

2、孩子是家长的软肋。对家长来说,自己这一代人可能吃了不少苦头,所以希望下一代人能过得好点,再穷不能穷教育。

高考报志愿的重要性不亚于高考本身。成功的志愿填报,相当于高考多考 50 分;失败的志愿填报,相当于高考少考 50 分。双非热门专业的待遇超过中九冷门专业,这在现实中被无数次证明过。像文史哲和传统工科,恐怕只有清北能凭借选调生渠道抹平就业劣势。

决定高考报志愿好坏最重要的因素,是专业的选择。80 年代以来,中国热门行业以极快的速度发生变动,当下的热门专业,可能隔几年之后就会变成冷门专业。专业一旦选不好,就容易变成高进低出。

一只骆驼,辛辛苦苦穿过了沙漠,一只苍蝇趴在骆驼背上,一点力气也不花,也过来了。苍蝇讥笑说:“骆驼,谢谢你辛苦把我驼过来。再见!” 骆驼看了一眼苍蝇说:“你在我身上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你走了,你也没必要跟我打招呼,你根本就没有什么重量,你别把自己看太重,你以为你是谁。”

英国文学家萧伯纳一日闲着无事,同一个不认识的小女孩子玩耍谈天,黄昏来临时,萧伯纳对小女孩说,回去告诉你妈妈,说是萧伯纳先生和你玩了一下午,没想到小女孩子马上就回敬了一句:你也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玛丽和你玩了一下午。后来,萧伯纳对他人讲,人,不可把自己看得过重。

著名表演艺术家英若诚曾讲过一个故事。他生长在一个大家庭中,每次吃饭都是几十个人坐在大餐厅中一起吃,有一次,他突发奇想,决定跟大家开个玩笑,吃饭前,他把自己藏在饭厅内一个不被注意的柜子中,想等到大家遍寻不着时再跳出来。尴尬的是:大家丝毫没有注意到他的缺席,酒足饭饱,大家离去,他才焉焉地走出来吃了些残汤剩菜。从那以后,他就告诉自己:永远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否则就会大失所望。

北京大学开学的那天,一位新生拦住了一位大爷,让他照顾一下箱子。第二天才发现,这位 “看门的大爷”,竟然是北京大学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这位学贯中西的学者,竟然能够如此看轻自己,也许,正是他成为当代学人榜样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一个人的轻与重,贵与贱,决不是自己能订下标准的。平静谦和,不事张扬,才是最重的分量。

不把自己看得太重,其实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一种高尚的境界,一种达观的处世姿态,是心态上的一种成熟,是心志上的一种淡泊。

用这种心态做人,可以使自己更健康,更大度;用这种心态做事,可以使生活更轻松,更踏实;用这种心态处世,可以使社会更和谐。

别把自己看得太重!

从 “肆无忌惮” 论 LLM 的中文 Tokenizer

把下面这个问题放到 Deepseek 里问:

1
成语“肆无忌惮”里有没有“无”字?

结果会让人咋舌,甚至对于 R1 来讲 thinking 过程还有点搞笑:

谈一谈,Anthropic 为什么急了?

其实很简单,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Anthropic 的 Claude 模型逐渐丧失了先发优势,而且 Claude 在 C 端的影响力也没有明显扩张(这点和占据用户心智的 ChatGPT,还有预装所有 Android 手机的 Gemini,拥有最大 C 端入口的 Grok,开源阵营和免费阵营 DeepSeek 不一样)

想做自己,但是父母说你自私怎么办?

“自私”是一个经常被父母用来操控子女的说辞,当你想选喜欢的工作,去想去的城市,或者拥有向往的生活时,有的父母总喜欢说你不能这么自私,你也要考虑生你养你的父母。
这个词的对很多心地善良,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还是挺有杀伤力的,因为很容易引起自我怀疑。我是个自私的人吗?坚持自我真的就是自私吗?你会发现你的确把自己的愿望置于他人之上了,所以好像的确符合自私的定义,但又觉得哪里不对劲。

让我来告诉你哪里不对劲。

自私其实是由两个部分组成:自我优先+不顾他人。自我优先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会本能地追求自我安全感、满足感的最大化,但是光凭这一点是不能将一个人视为自私的。真正区分自私与否的标准在于”不顾他人“,也就是在追求自我满足的过程中,如果给他人带来了困扰,而你对这些困扰视而不见,这才叫做自私。
理解了这个定义,在反过来看看指责你自私的父母。他们之所以想左右你的选择,动机肯定是出于自我优先。但是他们完全没有考虑到如果让你妥协牺牲自己的愿望,你是会感到委屈和不甘的。可是当他们指责你自私的时候,对你的这些困扰毫无顾及。所以实际上他们指责你的罪名,恰恰描述了他们自己的行为。

自我优先但也顾及他人的表达应该是:爸妈很想你选我们认可的选项,但是也知道你要是放弃自己的追求会遗憾,会不甘心,所以爸妈也很矛盾,想你听我们的,但又担心你会不舒服。

如果你爸妈是这么对待你的,是不是立马就舒服了?因为这才是真正不自私的言行带给人的感觉。不论最后你坚持自己还是服从父母,只少在关系里那种相互理解体谅的氛围建立起来了。所以对比之下,当父母指责你自私的时候,是在忽略你作为一个人有自己的主观意愿和追求,在忽略你有可能体验到的后悔、遗憾和委屈。这才是经典的自私行为!

作为自私父母养育出来的小孩,你有可能随时都在顾及他人,甚至是以牺牲自己作为代价的。这时候父母要是再跳出来指责你自私,那真的就是乌鸦笑猪黑,恶人先告状了。

当一个人痛苦不安无法被看见,被命名,躯体、症状就会替你表达,“抑郁倾向”由此而生。当我们拆解”抑郁”二字,”抑”是未言说的沉默,”郁”是盘根错节的情绪。或许抑郁症的本质,正藏在这两个被忽视的维度里:不知与不足。

当下信息过载的时代,人们能轻易了解原子结构却无法读懂自己的情绪光谱。有位来访者在咨询室反复诉说:”我感觉不到自己活着”。这种”不知”如同在镜面迷宫行走,每个碎片都映照出变形的自我认知。德国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阴影理论”(shadowing)指出,未被觉察的心理创伤会化作心灵的暗流,在潜意识中形成自我攻击的漩涡

社交媒体编织的完美图景,让现代人陷入永恒的匮乏焦虑。某抑郁症患者曾在日记里写道:”我像永远饥渴的夸父,追逐着根本不存在的太阳”。这种”不足”的错觉源于将自我价值绑定在外界标准之上,日本森田疗法称之为”生的欲望过剩”。当现实与理想产生断裂,心灵便坠入自我否定的深渊。

吴宗宪在综艺中表达过,“抑郁症就是不、知、足”,真正的疗愈始于对”不知”与”不足”的重新诠释。就像树木不会因根系深入黑暗而羞愧,人类也需要学会接纳生命的阴影面。正念疗法创始人卡巴金建议,用”第三只眼”观察情绪而不评判,让压抑的能量自然流动。当人们停止用社会标尺丈量自我价值,生命自会找到破土而出的路径。

抑郁不是需要消灭的敌人,而是心灵发出的求救信号。在希腊神话中,冥府渡神卡戎的船既通向死亡之地,也连接重生之路。当我们学会与阴影对话,在破碎处播种理解,那些曾被定义为病症的苦痛,终将化作照亮生命暗角的星光,照亮我们的生活。

一个 CTO 的深度思考

今天和一些同事聊了一会,以下是我的观点

醒醒吧,查看了300+ MCP Server之后,我认为这个生态要祛魅了,MCP就是个残次协议

过去一周,我研究了市面上的MCP项目,并且在 mcp.so 上阅读了300+的MCP Server。在经过多番代码的调试之后,我得到一个悲观的结论:

MCP是个残次协议

这是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或许与你在各种公众号文章、短视频中听到的不一样,在我亲自上手之后,我发现,目前的MCP生态,虽然看上去一片繁荣,但是背地里却是一堆垃圾,各种大厂的跟进,像极了shit上雕花。我知道,写这样的文章会让有些人不快,甚至动了很多人的蛋糕。但是,当我发现事实真的很烂时,有些话不吐不快。接下来,我就来将我看到的事实,一一数落。

脱单难搞,恋爱参考

带来实用、有趣的恋爱开窍指南。